发新帖

走进堑垣村,“一乡一品”谋发展

太笨拙了 2019-7-21 23:18:59      0 1843
收藏

7月16日上午10时,华南农业大学乡村振兴服务团队“柒心协力队”抵达蕉岭县堑垣村,在村委会处与徐国平主任进行访谈,了解堑垣村田地荒废原因以及农产品,土地承包的基本情况,就此阐述了农产品滞销的原因,讨论了村往后在农业上的发展规划。


堑垣村主要的农产品除了水稻和花生外,还有柚子。村里的基本情况主要以小农户为主,大户很少,同时年龄结构以老年人为主。针对农产品滞销,徐主任表示前几年的柚子出现过滞销的情况,原因是政府对幼苗的投入没有控制其产量,出现“一窝蜂”的现象,导致供过于求,价位降低,影响农户的收入。因此规模化的生产需要进行联合承包经营,就像柚子的规模型生产一样,都是承包给了别人。这是以后的发展趋势,但针对承包过程中农户的意愿以及田与田之间的界限变动,需要通过一系列的合同去敲定和衔接,所以在村里落实还需要一段时间。


对于村里的田地荒废情况比较普遍的现象,徐主任认为这和村里的“四缺”有关,缺启动资金,缺好的干部,缺技术和人员,缺引导。像林干松经理在白马村成功推行特色农产品,“五黑”(黑米,黑芝麻,黑豆,黑花生,黑咸菜干)就是很好地将以上四个要素进行整合和流动。这得益于政策和资金的支持,同时带头人通过联合适销对路的企业,运用经营几十年稻谷的经验,在提升大米质量和体现价值和保护上获得了保证,创造了口碑,同时产量和价格存在一定的联系,一定的产量能使价格保持在较高而又稳定的水平,从而适当保护长寿之乡的品牌。在这方面,徐主任意识到粮食种植的价格没有达到一定高的程度,在交易过程中这一跳跃中,跌伤的只有商品的生产者,盲目的扩种缺少一定的保护,最后会导致农户种植的积极性下降,造成农田荒废。

徐主任针对村里农业的发展趋势,提出了“一乡一品”的概念,认为还是要找到符合村里实际发展情况的特色农产品,并在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去推广。在“互联网+农业”的模式运用中,白马村通过电商平台把特色农产品推广到其他村里,通过扫二维码的形式进行网上交易,这是做的比较成功的,值得学习和借鉴。


和徐主任的访谈中,我们发现他比较健谈,心系村里的事务,为了和我们分享更多的信息,即使是有几次通电话的打扰,也继续和我们交谈。同时,通过总结其他村的发展经验,尝试提出一种模式并对村里的发展也有自己的一些独到的看法。


7月17日上午9时,我们再一次来到堑垣村和农户进行入户调查他,团队分为三个小队进行不同路线的调查,以提高获取数据的效率同时降低重复调查的失误。与村委的访谈不同,我们更多了解他们是如何看待这一模式的,除了农产品的生产销售的基本情况外,还有在调查过程中,将“互联网+农业”的这样一个方式和思想带给我们需要调查的农户,让他们不仅了解有这样一个平台的存在,还有就是它能提供什么功能,解决什么现实问题以及探索何种契机发展农业。在我们的调查中,农户一般依靠分散的水田和旱地的种植生存,通过有老板上门收购的方式与市场连接。与其中一位57岁的农户了解到,去年的水稻质量不好,普遍出现白叶枯病的情况,收成好的量比较少,原本约定好和老板交货,却因为这个时间突然出现临时变故而取消,虽然出现质量差的情况,农户会通过自己内部消化解决,但这样不稳定的收购方式总会存在风险。

农户经营一块农田,不仅要看天还要身体力行,有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制度运行,才能让他们降低种植的风险,提高生产和销售农产品的积极性。堑垣村给我们的思考良多,与之前调查的白马村和神岗村不同,它比较典型地展现了农户的生存情况,“一乡一品”的发展模式或许能为他们谋一条发展的出路。


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,请打赏支持一下!


最新回复 (0)
你还未登录!不能查看回复!! 点击登录
游客
1
登录
返回